服务热线

0477-8325111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科普宣教 > 牙列不齐

牙齿坏了,该不该拔掉?

发布时间:2020-07-17

牙齿出现问题,尽早治疗和尽可能地保留牙齿是基本原则,但是有些残根、残冠没有治疗价值,应拔除后做修复或种植。特别是糖尿病人经过多次牙周治疗仍然不能控制牙周症状,建议尽早拔除牙齿。

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影响着牙齿健康。今天欢欢列举5大误区告诉您:有些牙,该拔就得拔。


  误区一“老掉牙”很自然。


有人认为人老了掉牙是自然规律,也就是俗称的“老掉牙”。其实,掉牙原因是牙周组织发生病理性破坏导致的。骨质疏松等疾病也可能增加掉牙几率。只要预防和治疗,老人仍可保留一口健康牙齿。

误区二能不拔牙坚决不拔

牙齿出现问题,尽早治疗和尽可能地保留牙齿是基本原则,但是有些残根、残冠没有治疗价值,应拔除后做修复或种植。特别是糖尿病人经过多次牙周治疗仍然不能控制牙周症状,建议尽早拔除牙齿。

误区三漱口水含漱代替刷牙

单纯使用漱口水含漱只能去除浮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。

有些漱口水里含有的药物成分比牙膏里的药物成分高,常用漱口水可能导致口腔菌群失调,引发更多口腔疾病发生。

误区四洗牙会把牙齿洗松,牙缝洗大

洗牙对预防牙周疾病很有效,可以彻底祛除引发牙周疾病的牙结石。正确的洗牙是洁牙机通过震动使牙结石破碎后脱离牙面,对牙齿和牙龈组织并没有损伤,不会伤害牙齿。

误区五乳牙迟早要换,儿童龋齿不用管

很多家长认为,宝宝长虫牙没什么大不了,乳牙迟早都要换。殊不知龋齿破坏牙齿结构,影响孩子的咀嚼和进食,有碍营养吸收和全身发育;严重的龋齿还会影响相应恒牙的发育和萌出,以致恒牙发育缺陷。